2022年6月16日,bwin必赢官网“砺儒教育学术论坛(第十一期)”在225会议室顺利举办。特邀余晖副教授和特聘副研究员虞嘉琦博士做主题报告,杨宁教授和肖绍明教授担任点评嘉宾。李盛兵院长、卓雄辉书记、曾文婕和王晓莉副院长,青年教师孙碧、林姬佺、王独慎、陈志辉、陈卓君、刘磊明、黄万飞、秦琴、陈晓菲以及学院部分博士生和硕士生出席本次论坛。论坛由曾文婕副院长主持。
余晖老师的报告题为《算法时代嵌入技术变革的教育权力关系重构》。余老师在厘清“算法时代”的定义基础上,采用布迪厄“场域”视角,建构算法时代教育权力关系的三维分析框架,包括“教育主体”“官方知识”和“教育治理”三个维度。从“教育主体”维度来看,算法技术为学习者赋权、逐步消解父母的教育权威以及打破学校的物理边界;从“官方知识”维度来看,网络公共知识平台推动知识传播由传统的“生产-传播-修正”分段式转变为算法时代的“生产+修正+传播”交融式,知识的跨境流通亦成为常态;从“教育治理”维度来看,“X+教育治理”带来治理中的人机交互态,循证决策理念和数字治理理念走向融合,数据流通市场推动表现管理渗透至课堂与家庭,算法赋权与规训机制重构课堂治理中的师生自主性。在分析算法时代教育权力关系重构的理念与路径基础上,他还谈到了三大潜在危机与挑战,最后提出相应破局思路。
特邀嘉宾杨宁教授和肖绍明教授进行点评。杨老师认为,现在涌现很多关于算法的研究,但这些研究较少关注“学前教育”。在算法时代,我们可以通过各类技术手段获取大量信息、监测学生注意力,但大脑是否能够处理如此庞大的信息?能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?我们要用好技术,不能舍本逐末,迷失本心。肖老师认为,数字劳动产生新形态,可以通过数据来表达;教育正义开始突破已有的关系正义和交互正义,走向“数据”支持的正义。算法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多种影响,学术研究者可以用理论的方式把握我们生存的世界,寻求理论的突破,而不是就技术谈技术、迷失在大量数字资源中。李盛兵院长针对余晖老师报告内容提出了“传统时代的教育权力关系是什么?算法时代教育权力关系是什么?主要包括哪几种教育权力关系”等问题。刘磊明、黄万飞和孙碧等老师提出“算法时代最为核心的特征是什么,与信息时代、网络时代有什么差异”“在思考教育主体权力关系变革中,为什么没有将技术公司主体纳入进来”以及“算法时代的治理术和新自由主义治理术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”等问题。余老师对众多问题做出回应并同与会嘉宾进行讨论。
虞嘉琦老师的报告题为《与破局共舞——传承灾害与灾祸记忆的教育尝试》。针对过去的防灾教育更多关注“知识”而非“给人以场感的记忆”等问题,虞老师首先阐明“灾害与灾祸记忆的涵义与特点”,接着从“个体与集体的共谋”“历史对记忆的排斥”“真实向现实的复归”和“教育主动放逐记忆”等方面分析灾害与灾祸记忆被遗忘的原因。他认为,灾祸与灾祸记忆对教育而言,是“给予人以身份的存在之根”“具有警示作用的后事之师”“带来生成契机的意外之局”和“光大求真之心的斗争之所”。在此基础上,探讨传承灾害与灾祸记忆的可能路径,主要包括人工记忆和体验共感等。最后,提出新防灾教育之旨,即“借传承记忆之便”“行共感对话之举”“达他者共舞之功”和“行破局重生之事”。
两位点评嘉宾就虞嘉琦老师的报告进行点评。肖老师认为报告对“灾害”和“记忆”等概念的解读有突破。关于如何在教育中理解“灾害记忆”,他认为要重视“他者”等概念。灾害记忆之所以能够塑造我们的认知,“他者”产生了重要影响。教师可以发挥解释权,将记忆融入事件和活动。杨老师认为将“灾害与灾祸记忆”等概念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。从个体角度来说,虞老师讲的记忆更多是社会层面的记忆。人头脑中的记忆每时每刻都在不断重组,我们要警惕被歪曲的记忆。陈志辉、王独慎、黄万飞等老师对虞老师的报告提出“为什么选择将灾祸与记忆联系起来?如何解决不同利益共同体的记忆冲突”“如何看待记忆与历史的概念”和“如何对记忆进行分类”等问题,虞老师就这些问题做出回应并同与会嘉宾进行讨论。
讨论交流环节后,李盛兵院长和卓雄辉书记为本期论坛作总结。李院长表示本期论坛具有理论深度和时代新意,两位老师的报告和两位嘉宾的点评具有启发性,同时希望论坛制度化,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受益。卓书记肯定bwin必赢官网“砺儒教育学术论坛”的浓厚学术氛围,对博硕士生培养具有重大意义,希望接下来能越办越好!
文字|黄彩霞 黄洁莹 蒋慧芳
图片|廖 曦 黎 薇
初审|曾文婕
复审|李盛兵
终审|卓雄辉